金马刺之战的详细战斗经过,马刺客场vs天王山之战

发布时间:2024-06-28 22:54:36 访问次数:

金马刺之战的详细战斗经过?对历史有着怎样的影响?

金马刺之战为1302年7月11日在法兰德斯的科特赖克外围发生的战役,在这次战役中,由手工业行会会员组成的法兰德斯步兵打败了法国和法兰德斯贵族的骑兵。据说从战败者身上取得许多马刺,故称金马刺战役。法兰德斯装备不良的步兵所以能战胜法国骑兵,是因为他们把阵地设在四面环水和壕沟的土地上,使骑兵无法冲刺,一筹莫展。

由于这次胜利,手工业行会在各城镇的政治中占有优势,同时也消除了法国吞并的威胁,却不能根除法国在法兰德斯的影响及贵族阶级的经济支配地位。

金马刺之战,是于1302年7月11日在科尔特赖克进行的一场法国人和佛兰芒人的战斗,这场战役的日期也被比利时的佛兰芒人定为官方纪念日。

这场战斗起因于法国尝试吞并佛兰德斯(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三个低地国家的西南部一地区,现分属比利时),佛兰德斯曾经是法兰克王国的领土,并在1297年被并入王室领地。但是当地强硬的武装抵抗使得法国的吞并政策没能得以顺利实施。

在1300年,法王腓力五世指定一个封建领主为佛兰德斯的统治者,并将佛兰德伯爵抓了起来作为人质。这个举动在许多佛兰芒人的有影响力的行会中引起了极大的骚动,许多佛兰芒人房子被法国的士兵毁坏,他们不得不逃到他们自己的城市,布鲁日。1302年3月18日,布鲁日的佛兰芒民兵杀死了他们能找到的所有法国人,这次屠杀也被称作Brugse Metten。

法国国王对于佛兰芒民兵屠杀行径非常愤怒,决定严惩佛兰芒人。他指令阿图瓦的罗伯特二世(阿图瓦的领主)领军征讨佛兰德斯。佛兰芒人方面有两支部队,一支是由佛兰德斯伯爵之孙William of Jülich和一位起义军首领Pieter de Coninck率领的3000布鲁日民兵。

另一支部队是由佛兰德斯伯爵之子Guy of Namur和另外两个儿子,带领着从沿海地区和乡村地区召集的2500名士兵,赶往科尔特赖克并与从布鲁日来的军队会师。在东边也赶来了两支军队分别由Jan Borluut from Ghent和Jan van Renesse from Zeeland带领,总兵力3500人。

佛兰芒人的部队主要由装备精良的民兵组成,装备长枪和一种棍棒和长矛的合成品。这些民兵纪律良好,训练有素,擅长使用长枪,是优秀的作战部队。佛兰芒人的总兵力达到9000人,包括400名贵族。和法军不同的是,佛兰德斯军除贵族骑马作战以外,其余所有部队全部是清一色的步兵。

与对手相比而言,法军这边则是很传统的封建军队,2500名贵族骑士(由骑兵和侍从骑兵组成),1000名弩兵,1000名矛兵和3500名轻步兵,总共约8000人。在那个时期,一名骑士的战斗力被看成与10名步兵相当,也就是说骑兵是以一当十的。

佛兰芒军于同年7月九号到十号对科尔特赖克攻城失败后,在城郊的一块旷地与法军相遇。这块土地上布满了沟壑与小溪,非常不便于骑兵冲锋。于是法军便命令侍从在地上铺上木版。但是,还没等铺完,法军的步兵就带头冲锋,并在近战中占了上风。但是,法军统帅阿图瓦的罗伯特二世却将部队撤回,让骑兵出击,这样他才可以把取胜的功劳加在贵族骑兵的身上。

出乎法军意料的是,骑兵被撤回来的步兵挡慢了速度。等冲到了严密的佛军阵线前时,所有骑士都成了重装佛兰芒民兵的猎物,被轻易击落下马。当法军意识到战斗失利后,撤退时才被追了10公里便全军溃退,弃甲曳兵。

在战斗以前佛军有可能被要求对法军不留活口,但是有新的理论表明,在战斗尚未得出结果的时候,如果将战俘带回阵地将会打乱先前布好的阵形,对战局有不利影响。无论如何,处于种种原因,战役中法军最高统帅阿图瓦的罗伯特二世被围攻而死。

在战场上缴获的法军金马刺给了这场战役一个充满讽刺性的名字:The Battle of the Golden Spurs 。至少1000名骑士战死,同时代的记载中称法军超过一万人战死或受伤。缴获的金马刺被挂在科尔特赖克的圣母教堂里,以此纪念这次伟大的胜利。(但仅仅八十年后就被法军取得Battle of Westrozebeke胜利之后,重新夺回)。

这场战役是中世纪步兵战胜骑兵的范例之一,并与斯特林桥战役有着相同之处: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步兵击败了骑兵。这同样也是佛兰德斯在政治上从法国独立的重要里程碑,这场战役的日期也被比利时的佛兰芒人定为官方纪念日。

佛兰芒诗人亨德里克·康西安斯,在他的作品佛兰德之狮中为此次战役添上了传奇化的色彩。这场战役也被看作为当时少数成功的乡镇农民起义。

这场战役的结果带给了欧洲的军事统帅们极大的震撼,在他们眼中天下无敌的骑兵居然被相比之下“平庸”的重装步兵打得溃不成军。这场战役也促进了大骑兵时代的终结,使得欧洲军队纷纷重新思考新的作战方式。

弱小的比利时输给强国德国是必然?

说起列日战役的背景首先要说下施里芬计划:该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备在未来的战争中德国要如何应对来自英法联军的夹击。

法国为了防备德意志帝国的入侵而沿着法德边境线,以贝耳福、厄比纳尔、土尔、凡尔登为中心,构筑了一系列可防御可进攻坚不可摧的棱垒,为了达到吞并法国的目的,德国想要入侵法国,首先要攻克的就是这些棱堡。考虑到当时的比利时陆路和水路构成的交通网四通八达便于行军,最重要的是它和法国的边境不设防,虽然比利时在列日和那慕尔设有面向德国的据点,但与法国面向德国的防御体系相比攻克下来要相对容易。时任德国参谋总长的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伯爵从1891年到1906年间设计了一个通过取道比利时入侵法国的战略计划,即是施里芬计划,也可以说这是列日战役背景产生的原因。

接着说列日战役的背景,因为德国害怕发动战争的时候会同时面对法国和俄国的攻击而陷入漫长的双面作战,进而因为消耗过大战线太长而失败,因此快、狠、稳成为德国这场战事的关键,施里芬计划的最终目的被设计成一场闪电战:即德国迅速占领比利时,通过比利时让军队快速出击法国并取得胜利;紧接着德军再将西线军队转移到东线以击退俄国的军队。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德军将必须打破比利时的中立立场并迅速将其占领,而且还要在短时间内通过该国抵达法国,让法国措手不及。因此德军向比利时推进的路线上的第一块绊脚石------高度要塞化的列日便成为德军必先要铲除的目标。

列日战役过程

列日战役是一战中德国入侵法国的重头战,比利时军队的抵抗给予了德国当头一棒,在世界战争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面对军事强国德国的进攻,可想而知中立国比利时在坚持列日战役过程中是如何的惨烈?。?

1914年8月3日德国对比利时宣战,4日早晨德军先头部队跨过德比边界攻占维塞,逼近列日要塞,预示着德军西线战争行动正式展开。其间比利时第十二旅英勇抵抗德军并撤退至要塞防线,有效的长时间?的将德军拖在北方。?

5日夜,依照计划德军主力对夫莱龙和埃沃涅炮台发起突击,由吉拉德·莱曼将军率领的比利时第三步兵师借助防御工事防守城市,成功击退了德军的进攻,并且使德军受到重大损失。在严重受挫后,德军对列日城进行了空中打击,丢下众多炸弹,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空袭,与此同时德国骑兵从维泽赶来包抄列日。

6日,德军步兵与炮兵协同作战,对列日东面炮台重新组织进攻,同时对南面的三个炮台发起攻击。由于寡不敌众,列日城随时可能陷落,莱曼将军担心东岸守军会被德军分割,因此他将第三步兵师撤至西岸。

7日,夫莱龙和埃沃涅炮台失守,德军从两个炮台之间攻入列日城。

10日至11日,东面两座炮台失守,巴雄要塞被攻陷

12日,德军用超大口径榴弹炮对仍坚守的炮台实行猛烈攻击。持续攻击到16日,剩余炮台相继失守,预示着列日战役的结束。

列日战役的全过程以德军死伤2.5万人为代价取得了胜利,但是比利时军队的顽强抵抗延迟了德军的行动,为协约国军队的集结赢得了宝贵时间。

列日战役结果

列日战役结果是惨烈的:整个战役从1814年8月3日持续到8月16日,德军出动了炮兵步兵甚至是空军力量,动用了超大口径榴弹炮机枪飞艇等当时最先进火力最猛的武器,虽然比利时军队凭借要塞炮台等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列日要塞群最终全体失守,莱曼指挥官也在防守战斗中负伤并在昏迷的情形下被俘。8月17日早晨,德国第一、二、三军团依照施里芬计划,准备横扫比利时剩余国土,比利时军队退守安特卫普,8月20日,布鲁塞尔陷落。?

列日战役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弱小的比利时输给强国德国是必然的,但是以德国当时周密的计划部署对比比利时的防守以及战役持续的时间,这场战斗两国的表现可以说是平分秋色,但是在绝对的武力面前,比利时的要塞防御就显得战术落后了。

列日战役的结果虽然是以德国取胜,但是莱曼将军及其率领的比利时军队在列日所做的顽强抵抗却取得了精神上的胜利。德军在列日要塞受挫,鼓舞协约国,也打击了德国的士气,法国给予列日市最高荣誉勋章,让协约国意识到德国并不可怕,并不是不可战胜的。

战争的初期都是战争双方在拼消耗,列日战役虽然失败了,比利时虽然亡国了,但是却给了德国当头一棒,直接粉碎了德国两个月灭亡法国的嚣张打算,也预示了德国最终的失败是必然的。

列日战役的最终结果直接促使了英国和法国对德国的宣战,这使得战局明朗化,确定了交战的双方,使得英法这两个世仇的国家彻底的放下了相互戒备的心理,也给一战的最终结局定下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