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之争地图解说,楚汉之争攻略

发布时间:2024-06-30 17:41:32 访问次数:

一,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七世纪,大禹建立了中国 历史 上第一个王朝——夏,都城在阳城(今河南登封)。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若干万年的原始 社会 基本结束,数千年的阶级 社会 从此开始,它的诞生成为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匈奴的祖先也是夏后氏的后代,叫淳维。也就是说,匈奴和中原人是同一个祖先,从本质上是一家人,只是后来由于生存的地理条件不同,农耕和游牧的文化发展差异,在生存空间和生存资源上引发出的矛盾和冲突。

二,刘邦处理与匈奴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一开始是看不起匈奴,称帝后,首先派去解决匈奴问题的是韩王信(不是韩信),此人各方面都不太行,其实当时刘邦手下虎狼之将多了去了,派个这样的人去,说明刘邦根本没太把匈奴当回事。结果,韩王信去了,自己也不高兴,没多久降了匈奴。第二阶段,这时,刘邦看事越搞越大,自己带队出马,大战一场。如果各位看官细看史书,刘邦称帝后的各种平叛,基本上都是刘邦亲自带队,不假别人之手,他还是不太放心手下帮人。但结果是刘邦大败逃了回来。第三阶段,硬的不行,采用和亲路线,原本都是一家人,还是有共同语言的地方。相互结为兄弟,实行和亲政策,匈奴有了收敛,一直到刘邦去世。从三个阶段来看,韩信都不在刘邦的计划之内。

三,再说韩信吧,刘邦有一段著名的话是这样说的:“讲到运筹谋划于帷帐之中,而能谋决胜利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使运输道路畅通无阻,我不如萧何。统领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表面上看,是很谦虚,但也可以解释为是给这三个人的警告。萧何立马贪污,被报到刘邦处,刘邦哈哈大笑,此人不会谋反。张良不要封王,给个侯就行,封户30000不要,给个3000就行,并立马隐出江湖。而韩信则大不一样,带着人马在封国楚地四处串联。就当时的情况,对于刘邦来说,处理朝内稳定的事要比处理匈奴的事重要得多,所以他不会给韩信带兵的机会,而且还要想办法除掉他。

刘邦忌惮韩信,且不信任他,韩信的所作所为也不能让刘邦信任,所谓功高震主,由来如是。垓下之战,韩信领军与刘邦汇兵一处,此时韩信为齐王,虽然是刘邦所封,但刘邦没有晋位皇帝前,大家都是王,韩信有理由不服管——名不正言不顺。可是韩信是刘邦拜的大将军,手下都是刘邦的兵将,他这个王是被架空的,没有任何一点实际利益,所以韩信讨封齐王是名不副实,自取其祸。

(韩信应该是这样子)

韩信到了前线,五路汉军合并一处,共有五十万人马,汉王刘邦将指挥权交给了韩信。韩信用十面埋伏之计击败了项羽,翌日,刘邦径直来到韩信军营,再次夺了韩信的兵权,并把韩信改封为楚王,都下邳。隔年,楚军旧部钟离昧往投韩信,被人告发。刘邦用计捉住韩信,贬为淮阴侯。从齐王,到楚王,再到淮阴侯,韩信应该早已明白功高震主,早应该如张良一样功成身退,刘邦和吕后还会再三挽留,如此,韩信还能显得高风亮节。然而韩信却嘲笑樊哙:“想不到此生竟然与此等人为伍!”怨愤之气,溢于言表。

此时汉朝天下,郡国并行,刘邦封了七个异姓诸侯王,各个都是独立王国,与刘邦的汉朝中央以宾客之礼共存,存在反叛的可能。由于此时中原大地已经尽数开发,以封土建国来扩展土地的紧迫性不强。周王朝的分封制,相当于初创公司,在全国各地设置了很多个子公司,各自开疆拓土。到了汉朝,市场都已经成熟了,总部就要收权。而子公司总经理位高权重,与总部必然存在抵牾,存在冲突也属必然。

周边蛮族在战国时期被打惨,秦国打义渠戎、赵国打娄烦、林胡,燕国打东胡,楚国都城被秦人占据的那一年还打下了云南,所以诸夏国家由齐桓公以来对蛮族的压倒性优势胜利,使得华夏国家有着强烈的民族优越感,没有把这些蛮族的骚扰放在眼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深感于匈奴占据的河南地对关中的威胁,还有当时流传甚广的“亡秦者胡”的谶语,因此在公元前215年带兵30万北击匈奴,攻占了河南地,迫使刚刚从李牧阵斩10万的惨败中恢复元气的匈奴人再次北徙。

此后的匈奴又多次被东胡、大月氏轮番攻击,国威沦丧,内部矛盾增大。在徐淮间的刘邦于公元前209年带兵起义的同时,匈奴的政坛上也在进行着一场政治冒险,冒顿在混乱中弑父继位。

(冒顿单于)

中原离乱后,秦军长城兵团也在同年奉命内调,在河北地区转战2年,连续攻破武臣、项梁,包围巨鹿。在巨鹿之战中,被横空出世的项羽打的几乎全军覆没,主帅被俘,副帅一位战死,一位自杀,余部溃散。

冒顿单于趁机重新收复河南地,接收了大量秦军未及撤走的军事物资,实力上升了一个层次。此后,匈奴不断东征西讨,威压东胡,西迫大月氏,北收丁零,南复河南,匈奴人成为了漠北共主,北方草原第一次统一在一个政权之下,匈奴人的的实力在十年内得到了惊人的增长——而这些,远在南方进行楚汉之争的刘邦并不清楚。

虽然中原经过大战,国穷民弱,不过却是兵精将勇,在战争中锤炼出来的开国之师都是百战余生,战斗技巧和战役指挥都达到了新的高度,有点像1945年时的苏军一样。刘邦本人大权在握,意气风发,睥睨天下。对于四方蛮夷的认识,由于春秋战国几百年来固有的优越心理,也没有将匈奴人当成一个重要的对手。

(刘邦统帅能力不弱)

刘邦出征前,韩信刚刚被刘邦从下邳给捉回了长安,并且削去了楚王的爵位,给了一个淮阴侯。刚刚把韩信彻底得罪了,再派他领兵出征,刘邦心再大也不至于这么用人。刘邦在讨封齐王事件中,对韩信失去信任,却又颇为忌惮他的军事能力。因此刘邦在垓下之战刚刚结束就趁乱夺走了韩信的兵权。如今怎么可能会为了一个“小小的匈奴”再把兵权给韩信?

刘邦率领大军北征,御驾亲征,将士用命,前面两场仗都打赢了,被匈奴占去的土地也被收回了。刘邦此时轻敌冒进,使得率领的前锋脱离了主力部队进入了平城,发生了“白登之围”。

草原上的新兴帝国的冒顿单于此时是天赐良机,能够将刚刚恢复一统的中原汉天子击败,让中原重新陷入分裂的局势中。然而,多疑的性格,以及对汉军表现出来的战术素养,加上几百年来匈奴人的心理劣势地位,使得冒顿在最后时刻放走了刘邦。匈奴人最接近能够战胜汉朝的机会,就这样错过了。

(汉军终至巅峰)

刘邦回到朝中,重新确定了对匈奴的政策。匈奴人的势力强大,非短期内可以遽图,加上汉朝刚刚立国,国家根基不稳,汉朝对匈奴转入了守势。白登之围使得汉朝从秦朝的开拓进取的国策转变为“守内虚外”的保守国策,崇尚黄老之道。

这种国策下,不止韩信,其他多数将领,都没有沙场建功立业的机会。直到汉武帝时,才在多次努力之后,转变了这种思想,重新变为开拓进取,这已经是60多年后了,而韩信也早已作古60年了。

(十三勇士归玉门)

匈奴人肆意南侵的这60多年,让汉人对游牧民族的心理优势逐渐破灭。游牧民族也逐渐建立起自信,战争在此后的 历史 中经常发生。面对兵燹之灾,后人时常在想,如果当初带领着汉军虎狼之师的是韩信大将军,会不会重现李牧、蒙恬的辉煌战功,将游牧民族始终压服在农耕民族的利剑之下?

先看一组数据。

公元前203年,齐地平定,刘邦被围荥阳,封韩信为齐王。

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兑现了先前的诺言,封韩信为楚王。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在山东定陶汜水之阳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

也就是说,汉高祖称帝后,韩信并没有被改封。反倒是后来收到猜忌,被贬为淮阴侯。

而汉高祖刘邦诛杀的功臣,大多是异姓诸侯王(还有陈豨)。

王的地位高于侯。有一个问题,汉初功臣那么多,有哪些人该被封王?难道是仅以军功论?萧何、张良不提,曹参攻下两国、一百二十二县,战功仅次于韩信 ,分封时地位低于彭越、英布等人,这是为何?

原因在于萧何、张良、曹参他们的嫡系身份,刘邦没有封他们为王的必要。而分封其他诸侯王,却是迫于无奈。彭越、英布、张耳、臧荼这些人原非刘邦阵营人物,有几人本来就是原先项羽分封的十九国诸侯中的一员。

刘邦与项羽争霸最终得胜,实在仰仗于与他们的连横合作。韩信虽可称是刘邦嫡系,但在韩信攻略齐地后,成为仅次于项羽、刘邦的第三大势力。在楚汉相持的形势下,韩信的立场左右着战争的结局,齐、楚之立更是他以手中兵权要挟刘邦的结果(胜项羽后,刘邦马上收回韩信的兵权)。

盗匪劫掠之后,参与者都要分一杯羹,这是常理。军功阶层或王或侯,也是历朝历代马上得天下后的必然秩序。

严格来说异姓王根本不是刘邦的“臣”,在刘邦眼里他们和项羽没什么区别,只是大家先联合起来干掉一家最大的,诸侯的实力和心态不会因为刘邦自己称个帝就改变的,所以诸侯眼里刘邦还是那家最大的,不知道又什么时候联合起来也把他干掉了。

拿韩信来说,他强迫刘邦封其为假齐王,又在约定共讨项羽时失期不至,直到刘邦正式宣布把齐地分封给他时(前面只是假齐王,也就是代理齐王)才领兵助战,早就犯了刘邦的忌讳,更不要说他后来的确造反了。可以说在韩信逼迫刘邦封他为王时,刘邦杀心已起,他终究是难逃一死的。

所以,韩信之流的悲剧,一定程度上是他们咎由自取。当然,刘邦铲除异姓王,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以实现汉朝的长治久安,这也符合 历史 发展的潮流。

刘邦的军队是一统时的百战之师,战力并不差,却被围在白登山。当时的匈奴正直大一统最强大的时候,就算韩信去了,步兵对骑兵,天生劣势,胜负两两。最好的结果就是复制唐朝一样的结果,草原打打灭灭,杀了一批又一批。在冷兵器时代,草原的 历史 依然不变。

刘邦与韩信之间,虽然是君君臣臣,但心里一直有道沟。

刘邦虽然能用将,但对韩信一直不放心,不信任。当初如果不是萧何极力推荐,不是萧何说用韩信能打败楚霸王,刘邦根本不会拜韩信为大将军。这是其一。

其二,韩信在领兵打仗过程中,屡屡不听刘邦调迁,以要官位要挟刘邦,让刘邦很不舒服。

如此这般,让刘邦对韩信领兵打仗,统率兵马极不放心,打楚霸王时无可奈何,要用人。夺得天下后,刘邦马上解除韩信兵权,让他闲置起来。

首先世人对韩信及战争都有一个片面性的误解,韩信虽然可以合围项羽,但围歼不了机动灵活的匈奴人。汉武帝对匈奴发动了百余次军事打击,最终也不能彻底消灭匈奴,根源就是马背上的民族来去如风,有利可图时一哄而上,形势不利时鸟兽散尽。其次战争打的是国力,钱只能从老百姓身上出,老百姓拿不出钱被急了就会造反。而汉朝初建、人心思定,士卒厌战,民生凋敝,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如果再发动大规模的对匈作战,刚刚建立起来的汉朝会陷入混乱,甚至还有亡国的危险。因此刘邦只能采取和亲、开关互市等政策,来缓和与匈奴之间的矛盾,为汉朝赢得休 养生 息的时间。另外高祖刘邦还将关东士家大族迁入关中地区,起到繁荣经济和戍边的作用,当然陈兵边境也是重要一环。

韩信是决定刘邦取得天下的关键人物,因此他始终以王自居,甚至幻想与刘邦平起平坐。但是刘邦不可能允许一个最大的威胁存在,所以第一间夺了韩信的兵权,从大齐王改封小楚王。最终刘邦还不放心,又把韩信彻底废了武功,放到眼皮底下盯着。韩信的梦想破灭,还一步一步沦为了“阶下囚”,心情自然不会舒畅,于是整日牢骚满腹,闷闷不乐,刘邦平叛等所有军事行动一概称病不从。当然刘邦也没有一次委韩信于重任,更没有让韩信独自领兵,因为他不想纵虎归山,让韩信成为第二个韩王信。刘邦不但不放心韩信,就连樊哙、周勃等人也不绝对的信任,要不然他就不会御驾亲征,每次把自己搞的疲惫不堪了。

所以,刘邦不想打匈奴,也不会派韩信去,韩信也不愿意做随从。如果韩信能助刘邦打匈奴,最多不至于被困白登山,仅此而已。

话说自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将匈奴追赶到漠北,并征用七十万民夫筑就万里长城之后,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的骚扰暂时得到了治理。而后秦末天下大乱,匈奴袭扰北方郡县,根本就顾不上管了。

大汉五年,汉王约韩信、彭越共击楚王项羽于垓下,用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之计逼使项羽自刎乌江,结束了长达四年多的楚汉相争。而后汉王顺势夺了齐王韩信的兵权。刘邦于汉六年正式登基称汉高祖,改授韩信为楚王。

内战结束后,北方游牧民族袭击边地的事就成了重要之事。当时北方驻守的是韩王信,他就理所当然的成了抗击匈奴的战将。

可谁知此韩王信,真不能和兵仙韩信相提并论,他打不过冒顿单于也就罢了,竟然投降了匈奴。

大汉七年冬天,高祖亲率大军去征讨韩王信和冒顿单于。结果却在先期大胜的情况下,中了人家诱敌深入的计策,被围困于白登山上整整七天。要不是陈平出计,重金贿赂冒顿单于的宠妾阏氏,皇上可真怕死命难逃了。

刘皇帝可怜兮兮的班师回朝时,留下了连襟樊哙守边。回来后又任命亲二哥刘仲为代王去统领边关防务。可谁知这个代王听说匈奴来犯,还没有看见匈奴的马毛就逃之夭夭了。

后来,在有人提议下,派夏阳侯陈豨去了代地才稳住了阵脚。

有人问,战神韩信当时在做什么呢?为什么不请他出马呢?要是韩信出战,扫平匈奴还不是分分钟的事!

当时韩信就在京城,已经被褫夺王位,降为了淮阴侯。他没有任何事务,闲得无聊,只好一边撰修兵书,一边推演发明象棋。实在坐不住了,就去萧何家讨一杯茶喝。

那是他不愿意去讨伐匈奴吗?自然肯定不是。是皇上不让他去。

为什么呢?

战争之初,高祖皇上自然觉着对付项羽自己不行,征战韩王信和匈奴的话,有众位将士的帮衬,应该是手到擒来的事。这正好是扬威于异邦的好机会,还能让韩信明白:没有你我一样打胜仗!

再说了,当年让韩信手握重兵,乃是为了让他和项王争地盘夺天下。现在天下已到自己手中,好不容易才刚从韩信手中夺下兵权,万万不敢让他再去带兵。

韩信手中即便是新兵蛋子、老弱病残,也能让他们爆发出无穷威力,这在楚汉相争时已经领教过多次。匈奴只是侵犯一点土地,就怕韩信出去变成放虎归山,失去所有天下。

至于高祖皇帝吃了败仗之后,那就更不能让韩信去了。因为那个时候让韩信去了,即便他不反,得胜还是大概率的事,那不更证明他比皇上本事大,让他在国人中的威信更高吗?

所以,在皇上御驾亲征而黯淡还朝之后,只能派更软的蛋去让匈奴虐了,那样,就可以说明“不是皇上无能,是匈奴太厉害”了。

有人说,韩信打仗是百战无殆,可之前他打的大都是步兵对步兵;匈奴是骑兵,他们骁勇善战,行动快疾,地理熟悉,来无踪,去无影,估计派他去了也未必能赢。

这里需要提请众客官注意的是,大家知道陈豨是谁吗?

陈豨可以说是韩信的弟子。他到了代地,抵御匈奴的办法——坚壁清野,就是临行之前去拜访恩师兼老上级韩信时讨教到的招数。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最后在与匈奴对阵中稳住汉军阵脚的,还是韩信。也许刘邦让陈豨去抗拒匈奴,正是看到了这一步才做的决定。

可在军事上冰雪聪明的韩信,怎么都不会明白他再怎么表忠心献赤诚,都摆不脱被铲除的宿命,而且,他越表现,这一天越早到来。

白登之围时,韩信己被解除兵权,贬为淮阴侯闲居京中(实则软禁)。解除韩信兵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韩信曾被刘邦拜为大将军(当时刘邦是汉王,大将军就相当于天下兵马大元帅),可以说汉帝国善战之师皆出于韩信门下。软禁韩信采用的是陈平奇计“伪游云梦泽”,韩信在汉军中己达神话的地步,好不容易控制住,怎么可能再给韩信兵权。一旦给韩信机会再次掌兵,哪怕数万人,天下无人可敌!

这是一段容易搞糊涂的 历史 ,史书上明明写着刘邦派韩信监视匈奴,并与匈奴交战的 历史 !为什么呢?请看我逐一分解:

韩信抗匈奴

史书上记载,刘邦击败项羽后,就将韩信封在马邑,建立韩国用来监视北方的匈奴。后来匈奴南下围困马邑,韩信几次向刘邦求救,但是刘邦并不信任韩信,并派使节斥责。韩信心生恐惧害怕被杀,所以就投降了匈奴。

后来刘邦知道韩信投降后就派兵北上讨伐,战胜了韩信,韩信逃入匈奴军中。刘邦想乘势击败匈奴,结果因为大意被匈奴围困在白登。与匈奴签下秘密的城下之盟后,狼狈逃窜回国。

这就是韩信、匈奴、刘邦之间的瓜葛。但是这里的 韩信是韩王信,是韩襄王的后代,并不是汉初三杰的那个韩信,只不过是同名而已 。我相信,题主所谓的韩信所指的肯定不是韩王信,而是那位军事奇才。只不过他们是同一时间点上的人物,我必须说清楚。

韩信为什么不去抵抗匈奴

从时间上我们发现,刘邦北伐匈奴之前已经把韩信给拿下了。从楚王降到淮阴侯。这个时候韩信已经是一个被软禁的状态,根本不可能让他去率领大军与匈奴交战。这里有两个最大的因素。

所以从这几点上分析, 刘邦是不可能让韩信去抵抗匈奴的,即使自己送钱送地送人,总比送掉自己的王朝要好。

从这一点上来说,刘邦的确是个小人。

韩信能不能打赢匈奴

韩信是个军事天才,虽然他的军事策略不是百分之百的保险,但是却处处用到了点子上。而当时的匈奴单于冒顿也是一位雄主,杀了父亲,吞并了周围众多小国,正是兵锋正胜之时。如果双方交战,还真的是难以定夺。

但是从韩信的历次战役来看,我认为韩信战胜匈奴的概率很大。即使是刘邦与之交战也有很大的胜率,只不过刘邦太过于轻敌,导致了自己的大败。而匈奴被始皇帝击败后也才过了一代,中原的威慑仍在。要不是刘邦败的太难看,匈奴还真的不敢同中原大规模打仗。所以韩信可以大概率战胜匈奴。

大家对这个回答满意吗?有关韩信和刘邦,欢迎评论!

韩信平定齐国时,刘邦此时正被项羽围在荥阳,韩信乘机宰了一把刘邦,要了一个齐王。刘邦心里能咽下这口气吗?所以垓下之战结束后,刘邦还军到定陶,直接去韩信军帐中把他的兵权收了,封为楚王。这件事就说明刘邦对韩信已经不爽了,况且韩信在大汉建立过程中建立赫赫战功,可以说是已经达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了。刘邦能不防着韩信,怎么会再给他带领大军去打匈奴?既然去打匈奴,绝对不会只派少的兵力,起码是几十万大军,韩信把军队带出去就直接反戈一击,直接挥师攻打刘邦,怕是刚建立的大汉就改朝换代了。刘邦是政治家,首先他考虑的就是自己帝位,不会冒这个险,他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谢悟空邀请。刘邦刚平定天下,登基当皇帝后,那些异姓诸王在刘邦猜疑下,都蠢蠢欲动。但是武将出身的异姓王,并不是政治家刘邦的对手,后来被一一剿灭。

当时除了楚王韩信,还有一个韩王信,两个人同名,后来史书为了区分这两个人,就把楚王称作韩信,另一个称为韩王信。

限于篇幅就不细说韩王信,只说他为刘邦攻下了原来韩国的领土,被刘邦封为韩王。但是刘邦后来就后悔了,因为韩王的属地颍川非常重要,刘邦对他非常猜忌。

刘邦想让韩王信迁属地到太原以北的晋阳,韩王信却迁到了与匈奴的边境马邑。韩王信打不过匈奴,担心被刘邦治罪,就投降了匈奴。韩王信不但攻打汉朝的太原等地,还诱发了汉将陈豨的叛乱。

刘邦于是亲自率大军征讨匈奴,时间为前200年。那么刘邦为什么不用韩信带兵出征?

原因是刘邦在这一阶段,非常喜欢亲征,对异姓王非常不信任,不可能让韩信带兵。就是在征匈奴前一年,也就是前201年,刘邦借出游名义,在楚地将韩信拿下,捆绑回洛阳。韩信被赦免,但是封王被取消,降为淮阴侯。按史书的记载,韩信确实有谋反之心,而且对当年当齐王的时候,没有自立门户后悔不已。

韩信的情商很低,政治才能极低。该自立的时候没有自立,该收敛的时候不收敛,还怂恿老部下陈豨谋反。

所以,刘邦不会给韩信一点机会,如果放韩信出征,结局和韩王信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如果刘邦出征带上韩信,让他做谋士,不给兵权,也许是一个好办法,那样也许就不会有白登之围。

但是这也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在刘邦后来征伐陈豨的时候,韩信拒绝随刘邦出征!可见,韩信自从被降为淮阴侯后,就彻底的离心离德了。

刘邦不让韩信带兵,韩信也不想为刘邦效力。君臣已经决裂,韩信的死期到了。

韩信去征匈奴绝对是不可能的。

不得不说,这个也差点,项羽要是一狠心,一跺脚,你这个问题估计真没答案了

公元前256年冬月,刘邦

汉高祖·刘邦[20]

出生于沛丰邑中阳里,[21] 和卢绾同年同月同日生,两家非常要好。[22] 幼时和卢绾交好。[23] 高祖长的额头高高隆起,鬓角和胡须很漂亮,左边大腿有七十二颗黑痣。[24] 年龄稍长后,也不喜欢下地劳动,所以常被父亲训斥,[4] 说他不如自己的哥哥会经营,日后在统一天下之后,刘邦还拿此事和刘太公开玩笑:“您看我和刘仲(刘邦的哥哥)到底谁创下的基业大?”[25]

大人们都认为刘邦没有大志,不能治理商业,也不能干活,没有收入。[4] 但刘邦依然我行我素。刘邦少慕魏公子信陵君无忌的为,很想投入信陵君门下。于是西行至大梁,但信陵君已死,而故信陵君门客张耳亦召纳门客,于是至外黄投入到张耳门下,两人结成知己。及魏国灭亡,张耳成为秦廷通缉犯,门客皆散去。刘邦回到家乡沛县。[26]

后来,刘邦后做了沛县泗水的亭长(亭长是管十里以内的小官),时间长了,和沛县的官吏们混得很熟,在当地也小有名气。[5] 刘邦的心胸很大,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阳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队人马出巡,远远看去,秦始皇坐在装饰精美华丽的车上威风八面,羡慕得他脱口而出“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啊!”[27]

刘邦的妻子是吕公的女儿吕氏,名叫吕雉。吕公和家乡的人结下冤仇后来到了沛县定居,因为沛令和他是好友。[28] 在刚刚到沛时,很多人便听说了他和县令的关系,于是,人们便来上门拜访,拉拉关系,套套近乎。刘邦听说了也去凑热闹,当时主持接待客人的是在沛县担任主簿的萧何,他宣布了一条规定:凡是贺礼钱不到一千钱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29]

刘邦根本不管这些,虽然他没有带

吕后[30]

一个钱去,他却对负责传信的人说:“我出贺钱一万!”吕公听说了,赶忙出来亲自迎接他。一见刘邦器宇轩昂,与众不同,就非常喜欢,请入上席就坐。[31]

吕公这个人,喜欢给人相面,看见高祖的相貌,就非常敬重他。[32] 萧何说:“刘季一向满口说大话,很少做成什么事。”[33] 高祖就趁机戏弄那些宾客,干脆就坐到上座去,一点儿也不谦让。酒喝得尽兴了,吕公于是向高祖递眼色,让他一定留下来,高祖喝完了酒,就留在后面。[34] 吕公说:“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给人相面,经我给相面的人多了,没有谁能比得上你刘季的面相,希望你好自珍爱。我有一个亲生女儿,愿意许给你做你的洒扫妻妾。”[35] 酒宴散了,吕媪对吕公大为恼火,说:“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她许配给个贵人。沛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36] ”吕公说:“这不是女人家所懂得的。”终于把女儿嫁给刘季了。[37] 吕公的女儿就是吕后,生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汉惠帝刘盈就是她和刘邦的儿子,还有一个孩子就是鲁元公主,她嫁给了软弱却孝顺的张敖。

刘邦以亭长的身份为泗水郡押送徒役去骊山,徒役们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38] 刘邦估计等到了骊山也就会都逃光了,所以走到芒砀山时,就停下来饮酒,趁着夜晚把

刘邦斩蛇雕塑[39]

所有的役徒都放了。刘邦说:“你们都逃命去吧,从此我也要远远地走了!”徒役中有十多个壮士愿意跟随他一块走。[40]

刘邦乘着酒意,夜里抄小路通过沼泽地,让一个在前边先走。走在前边的人回来报告说:“前边有条大蛇挡在路上,还是回去吧。”[41]

刘邦已醉,说:“大丈夫走路,有什么可怕的!”于是赶到前面,拔剑去斩大蛇。大蛇被斩成两截,道路打开了,继续往前走了几里,醉得厉害了,就躺倒在地上。[42]

后边的人来到斩蛇的地方,看见有一老妇在暗夜中哭泣。有人问她为什么哭,老妇人说:“有人杀了我的孩子,我在哭他。”有人问:“你的孩子为什么被杀呢?”老妇说:“我的孩子是白帝之子,变化成蛇,挡在道路中间,如今被赤帝之子杀了,我就是为这个哭啊。”众人以为老妇人是在说谎,正要打她,老妇人却忽然不见了。[43]

后面的人赶上了刘邦,刘邦醒了。那些人把刚才的事告诉了刘邦,刘邦心中暗暗高兴,更加自负。那些追随他的人也渐渐地畏惧他了。[44]

沛县起兵

在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率领起义军攻占了陈州(今河南淮阳)以后,陈胜建立了“张楚”政权,和秦朝公开对立。[45]

这时,沛的县令也

萧何[46]

想响应来继续掌握沛郡政权,萧何和曹参当时都是县令手下的主要官吏,他们劝县令将本县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来,一来可以增加力量,二来也可以杜绝后患。[47] 县令觉得有理,便让刘邦的挚友樊哙把刘邦找回来,刘邦便带人往回赶。[48] 这边的县令却又后悔了,害怕刘邦回来不好控制,弄不好还会被刘邦所杀,等于是引狼入室。所以,他命令将城门关闭,还准备捉拿萧何和曹参。萧何和曹参闻讯赶忙逃到了城外,刘邦将信射进城中,鼓动城中的百姓起来杀掉出尔反尔的县令,大家一起保卫家乡。[49]

百姓对平时就不太体恤他们的县令很不满,杀了县令后开城门迎进刘邦,[50] 又推举他为沛公,领导大家起事。[6] 刘邦便顺从民意,设祭坛,立赤旗,自称赤帝的儿子,领导民众举起了反秦大旗。[51]

这一年已经是前209年10月,刘邦已经有48岁了。秦末农民战争中还有一支强大的力量,就是原来楚国贵族的后代项籍(即项羽,项羽名籍)和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的苏州市)起兵,兵力很快达到了近万人。[52]

雍齿叛丰

刘邦起事后,立即开始攻略周边郡县,先是攻胡陵、下方与,与泗水监平大战于丰,破之。[53] 这时泗水卒史周苛、周昌兄弟加入到刘邦阵营。[54] 接着令雍齿守丰,自己率领军队进入薛,与秦军大战。郡守壮战败,逃至戚,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追斩壮。[55]

接着刘邦率军再至亢父、方与,以曹参守方与。这时魏相周市来攻方与,曹参率军迎之。但是雍齿却据丰降魏。[56] 刘邦大怒,进攻丰。雍齿据城以守,沛公军不能下丰,恰在此时,刘邦生病,于是还军至沛。[57]

张良初从

这时,刘邦闻东阳宁君与秦嘉立景驹为楚假

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58]

王,在留(今沛县东南),于是投奔景驹,欲借军攻丰。在去投奔景驹的路上,遇见了也要投奔景驹的张良。两人于是兵合一处。[59-60]

张良与刘邦二人见面后,一交谈,两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于是张良放弃投奔景名驹的念头,直接投奔到刘邦这边。刘邦以张良为厩将。[61]

再夺丰邑

这时秦将章邯派别将司马尼攻略楚地,屠相(今安徽淮北市),至砀(今河南永城芒山镇)。[62] 于是沛公与东阳宁率军向西,迎击司马尼,在萧县西与秦军展开战斗,结果不利,刘邦与东阳宁君退至留。补充军队和粮草后,再次进攻秦军,三日取砀,得到军卒五六千人。接着乘胜攻取了下邑(今安徽砀山县)。[63]

这次,刘邦认为自己军队差不多,从下邑出发,再次攻丰,结果仍然没攻下。这时听说项梁在薛,于是留下军队围丰,自己率领百余骑至薛见项梁。项梁益沛公军五千、五大夫将十人,三攻丰邑。雍齿不敌,逃奔魏国。[64]

与立怀王

这样,沛公刘邦成为项梁手下一员大将。而不久项羽攻下襄邑也还至薛。当陈胜死亡的消息确实之后,项梁尽召诸将还薛,采纳居巢人范增之议,立战国时楚怀王的后裔心为楚王,仍号楚怀王,都盱眙。楚怀王以陈婴为上柱国,项梁号武信君。[65-66]

刘项合兵

立楚怀王后,项梁率军北上救齐赵,在亢父、东阿大破秦军。这时齐军因

西楚霸王·项羽[67]

田间、田都、田角之故,引兵还齐。只有楚军追击秦军。于是项梁下令楚军分军,以刘邦、项羽为帅,率楚军一部攻城阳。刘项二人率军攻下城阳,屠之。[68] 然后追击秦军至濮阳东,再次大破秦军。秦军这时得到补充,军势复振,守濮阳、环水。刘项二人不与之战,绕过进攻定陶。定陶未下,放弃,西攻雍丘(今河南杞县)。沛公将曹参大破秦兵,斩杀三川守李由,并俘虏秦侯一人。[69]

之后,刘项二人还攻陈留,未下。这时秦将章邯大破项梁于定陶,项梁本人亦战死。刘项二人大惊,两人商量后决定放弃陈留,还军东归。刘项二人分兵,项羽军驻彭城西、吕臣军驻彭城东,而沛公军驻砀。[70]

怀王迁都

项梁之死,使诸侯震怖。而秦军更是挟战胜余威常追亡逐北。章邯经过一连番胜利,认为楚国已不足虑,于是北上进攻赵国。[71-72] 攻下邯郸后迁其民于河内。而赵军退守巨鹿,章邯率军进围赵王歇与赵相张耳于巨鹿。[73-74]

这时楚怀王把都城由盱眙迁至彭城,并项羽军与吕臣军自将。封项羽为长安侯,任鲁公;封沛公刘邦为武安侯,任砀郡长,将本部兵驻砀。以吕臣为司徒,其父吕青为令尹。[75] 经过一番调整之后,楚国局势稳定下来。

入关灭秦

沛公西征

赵王与张耳困于巨鹿,遣使至楚向楚国求救。楚怀王经过商议后答应救赵。但为了分散秦军力量,决定派一支部队西向直接攻秦。北路楚军以宋义为主将,西路军以刘邦为主将。约定谁先入关中,谁就是关中王。[76]

当时由于秦军军势正壮,楚国上下皆不看好西征,都不愿意领军西征。[77] 于是他们以沛公为西征军统帅西征,借口是刘邦为人宽厚,可以减少西进阻力。而项羽则因为叔父之死,积极要求随沛公西征。[78] 但楚诸老将皆以项羽为人“僄悍滑贼”及“所过皆残灭”不利于西征为由拒绝了项羽的要求,让他担任北路军的次将北上救赵。[79]

两攻昌邑

沛公军由砀出兵,北上先行收集陈胜、项梁的散卒。[80] 至成阳,与秦军夹壁杠里。沛公军出击秦军,大破秦军,秦将王离逃走。[81] 接着,沛公引兵西进,遇彭越于昌邑(今山东巨野县大谢湖镇昌邑村)。两人合力攻昌邑,未下,沛公还军至栗(今河南夏邑)。[82] 在栗,遇刚武侯,夺其军,沛公军队增加了四千多人。[82] 接着与魏将皇欣、魏申徒武蒲军合攻昌邑,又没攻下。沛公刘邦决定舍弃昌邑不打,率军西行。[83]

高阳酒徒

刘邦行军至高阳,并访求贤士。[84] 正好沛公军队中有一骑士家在高阳,于是回家探亲。这时高阳人郦食其为其同乡,于是就请他代为向刘邦引荐自己。他对骑士说:“我听说沛公傲慢而看不起人,但他有许多远大的谋略,这才是我真正想要追随的人,只是苦于没人替我介绍。你见

项羽、刘邦灭秦之战要图(点击看大图)[85]

到沛公,可以这样对他说,‘我的家乡有位郦先生,年纪已有六十多岁,身高八尺,人们都称他是狂生,但是他自己说并非狂生。[86] ”骑士说:“沛公并不喜欢儒生,许多人头戴儒生的帽子来见他,他就立刻把他们的帽子摘下来,在里边撒尿。在和人谈话的时候,动不动就破口大骂。所以您最好不要以儒生的身份去向他游说。[87] ”郦食其对他说:“你只管像我教你的这样说。”骑士回去之后,就按郦生嘱咐的话从容地告诉了沛公。[88]

于是通过骑士引荐,郦食其见到了沛公。但刘邦在召见他时,正踞坐在床,令两女子给其洗脚。郦食大为满,长揖不拜,直接斥责道:“您是想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灭掉秦国?”[89] 刘邦骂道:“你个奴才相儒生!天下的人同受秦朝的苦已经很久了,所以诸侯们才陆续起兵反抗暴秦,你怎么说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90] 郦生曰:“如果您下决心聚合民众,召集义兵来推翻暴虐无道的秦王朝,那就不应该用这种倨慢不礼的态度来接见长者。”[91] 于是刘邦起身道歉,整理好后以礼接待了郦食其。[92]

当时,郦食其有个弟弟名叫郦商,陈胜起兵时,他亦聚数千人响应。郦食其归汉,郦商率其部下约四千多人加入沛公队伍。[93]

再遇张良

郦食其劝刘邦进攻陈留,刘邦从其计,夺下陈留,得到大量补给。接着令郦商为将,进攻开封,未下。绕过西进,与秦将杨熊所率秦军大战于白马、曲遇,大败秦军。秦将杨熊败走。

张良[94]

沛公军紧追其至白马,再次大破秦军,杨熊逃至荥阳,秦二世派使者斩杀杨熊。[95]

消灭杨熊所部秦军后,沛公率军南下攻颖阳,屠之。而此时张良再次与刘邦相遇。[96] 之前,张良劝项梁立韩成为韩王,并随韩王成西至韩地略地。但是一年多来,所略之地每占辄失,始终没打开局面,因此游兵于颖川一带。[97]

刘邦率军进至此,与张良的韩军合兵,攻轩辕(今河南登封市西北)略定韩地。赵别将司马卬欲渡河入关,刘邦率军北上,攻平阴,破坏渡口。南下与秦军再战洛阳东,不利,南下阳城,收取城中军马。与南阳守齮战于犨(今洒南平顶山西南)东,大破南阳秦军。[98]

楚军追至南阳,想绕过直接西进。张良劝道:“沛公虽欲急入关,秦兵尚众,距险。今不下宛,宛从后击,强秦在前,此危道也。[99] ”于是刘邦还攻南阳。南阳守见楚军去而复返,并包围宛城。于是想自杀。[100] 于是他的门客陈恢劝他不要先死,[101] 并出使楚营。双方约定后,南阳守投降。[102]

夺取关中

刘邦率军继续西行,夺取了丹水(今河南淅川)。而高武侯戚鳃、穰侯王陵这时也加入刘邦所率领的楚军,攻下西陵、胡阳。[103] 并且番君吴芮的部将梅鋗也至此,与沛公军联合,攻下析(今河南西峡县)、郦等地。[104]

刘邦所部楚军进至武关东。于是派魏人宁昌使秦,而这时章邯也投降了项羽。赵高杀秦二世,令使者还报刘邦,欲约分关中。[105]

刘邦以为赵高为诈计,于是从张良之计,使郦食其、陆贾游说武关(今陕西丹凤县武关镇)秦将降,然后袭击武关秦将,夺取武关。之后,刘邦一面率军西进,一面令郦商别将攻取了秦的汉中、巴、蜀等地。[106]

接着汉军再在嶢下击败秦军,这样刘邦所部楚军进至秦都咸阳附近的蓝田。秦廷在组织了最后的力量与刘邦军队大战于蓝田,刘邦军队没有象当年周文那样一败涂地,而是大破秦军。[106] 这样秦朝失去了所有的抵抗力量。

汉元年十月,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降轵道(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城区)旁,向刘邦献上了传国玉玺。秦朝至此灭亡,共立国15年零47天。[7]

约法三章

刘邦很得意地进入了咸阳城,以“关中王”自居。看着富丽堂皇的宫殿,刘邦有些留恋起来,准备就此住下,享受享受。[107] 樊哙劝他注意天下还没有平定,别忘了秦的前车之鉴。刘邦根本听不进去,[108] 直到张良亲自来劝,他这才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刘邦将军队撤退到了灞上。[109]

刘邦到达灞上之后,便召集当地的名士,和他们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其他秦朝的苛刻法制一律废除,这使他得到了民心支持。[8] [110]

鸿门宴

项羽在打败章邯,迫使他投降之后,也领兵直奔关中而来。[111] 范增劝他趁机除掉刘邦这个对手,项羽就下令准备,要在第二天进攻。这时的刘邦在兵力上无法和强大的项羽相抗衡,他只有十万军队,不可能战胜项羽的四十万精兵。[112] 最后是项羽的叔叔项伯“救”了刘邦:项伯和刘邦的谋士张良很要好,见项羽要进攻了,便连夜潜入营中找到张良,让他赶紧走,以免被杀。[113] 张良却说不能丢下刘邦,就将消息透露给了刘邦。惊慌之下,刘邦赶忙向张良要计策,张良让刘邦赶紧去见项伯,说明自己没有野心和项羽争夺王位。[114]

刘邦依计约到项伯,说明自己并无称王野心,并于项伯

鸿门宴遗址[115]

约成儿女亲家。[116] 项伯当天夜里就返回了军营,他对项羽说:“因为沛公先行进入关中,为我们扫除了入关的障碍,我们这才能顺利地通过函谷关,沛公是有功劳的人,我们不应该猜疑他,应该真诚相待。[117] ”项羽听了,便决定不再进攻刘邦。

第二天,刘邦来到了项羽的军营,只带了樊哙、张良和一百名精锐亲兵。到了项羽的大帐鸿门,当面向迎接他的项羽赔礼道歉。[118] 项羽请刘邦入内赴宴,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119] 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为保护刘邦,也拔剑起舞,掩护了刘邦,没有成功。[120] 这就是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由来。后来刘邦借故离开,回到了大营。[121-122]

在鸿门宴上,刘邦表现出了极高的沉着与冷静。能够全身而退,除了张良、项伯、樊哙的力保之外,关键是刘邦的冷静与沉着。

分封汉王

鸿门宴之后,项羽便领兵西进,项籍入咸阳,烧阿房宫、杀秦王子婴。[123] 又分封各路将军为王,刘邦被封为汉王,领地是巴、蜀和汉中共四十一县,国都为南郑(今陕西南郑)。[124] 并封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意)为雍王、塞王、翟王,领关中地,以扼制刘邦。[125] 同时削减刘邦军队至三万人。项羽自己称为西楚霸王,掌握军队最高统帅权。[126] 楚怀王熊心被尊为义帝。[127] 后来把义帝迁到别的地方给杀了。[128]

项羽分封,表面上看去论功行赏,但是实际上却是对原诸侯势力进行重新组合,对服从自己的予以分封行赏,并没有照顾原诸侯在本国的实力与影响。因此从一开始埋下乱源。而且他又拒绝了谋士自王关中的建议,坚决衣锦还乡。

汉元年二月,诸侯罢戏下,各回国。[129] 刘邦只好忍气吞声接受封号,于四月领兵入汉中、并烧毁栈道(用木板架在悬崖上铺成的道路),表示再也无意出兵,以麻痹项籍。[130] 11月,刘邦挥军东出,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东) ,[131] 名为义帝发丧,派人联络诸侯,公开声讨项籍,[132] 拉开了4年楚汉战争的序幕。

很快,在汉元年五、六月份,齐国贵族后裔田荣不满分封,赶走齐王,杀胶东王,自立为齐王。[133] 刘邦乘乱重返关中,击败章邯,迫降司马欣、董翳,[131] 并用计欺骗项籍,使其相信自己取得关中后已心满意足,再也不会东进了。项籍放心去攻打田荣,对西边没有加强防范。项羽则最终陷入齐地泥潭无法抽身。[134] 这样给了刘邦绝佳的机会。

楚汉之争

彭城之战

公元前205年5月,刘邦乘项籍在齐国停留的机会,率领诸侯联军56万一举攻占彭城。[135-136] 短暂的胜利是刘邦失去理智,天天与诸侯们喝酒庆祝。[137] 项羽闻之,急率轻骑兵3万奔袭,联军被杀十万,溺水淹死十万,刘邦仅率数十骑逃脱,反楚联盟瓦解。[138]

荥成对峙

同年6月,刘邦到达荥阳,一路收集败兵,并派韩信于

楚汉战争[139]

萧索之间击败了楚追兵,得以喘息,稳住了阵脚,遂重整军队,依托关中基地和有利地势与项羽长期抗争。7月,一直负隅顽抗的章邯终于兵败自杀,刘邦解除了后顾之忧;且在逃往荥阳前便派人说服英布反楚,联络彭越扰楚后方;[140] 派韩信开辟北方战场,攻魏俘魏王豹,破代,灭赵杀陈余。[141] 公元前205年冬,项羽发动反攻,围困荥阳,形势十分危急。刘邦用陈平反间计,使项羽怀疑范增,不用其谋,迫使范增怒而归乡。[142-146] 刘邦又派纪信装扮成自己去楚军诈降,乘机逃出荥阳。[147] [148] 项籍加紧围攻荥阳,并夺取成皋。

为了减轻楚军对荥阳的压力,刘邦率军经武关、宛(今河南南阳)、叶(今叶县南),想引诱项籍南下。[149] 为配合汉军行动,此时韩信也率军到达黄河北岸,声援荥阳。彭越正在进攻下邳 (今江苏邳州南)。项籍被迫率军回救,刘邦乘机收复成皋。公元前204年7月,项籍以凌厉攻势拔荥阳,再夺成皋。[150]

鸿沟为界

刘邦一面命汉军在巩县一带坚守,阻击楚军前进,一面命韩信组建新军击齐,派人入楚腹地协助彭越进攻雎阳(今河南商丘南)、外黄等地,再次迫使项羽回救。公元前204年11月,刘邦用计再次收复成皋,斩杀了项羽大将曹咎。[151]

项籍在击败彭越后,寻汉军主力决战不成,屯兵广武(今荥阳北)与刘邦形成对峙。不久,韩信在潍水之战中歼灭齐楚联军,完成对楚侧翼的战略迂回,又派灌婴率军一部直奔彭城。项籍腹背受敌,兵疲粮尽,遂与汉订盟,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归楚,西归汉。公元前203年10月,项籍引兵东归。[152]

垓下之战

楚、汉订盟后,刘邦本想退兵,在张良、陈平提醒下,下令全力追击楚军。[153] 公元前203年11月,两军战于固陵(今淮阳西北),项羽小胜。公元前202年1月,刘邦以封赏

成皋之战[154]

笼络韩信、彭越、黥布等[155] ,垓下一战重创楚军。

公元前202年1月,刘邦、韩信、刘贾、彭越、英布等各路汉军约计70万人与10万久战疲劳的楚军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展开决战。汉军以韩信率军居中,将军孔熙为左翼、陈贺为右翼,刘邦率部跟进,将军周勃断后。[156]

韩信挥军进攻,采用诱敌深入战术,前军先诈败,信引兵后退,命左、右翼军包抄攻击楚军后部步军。楚军久战疲劳后军迎战不利,汉军将楚后军与项羽前军骑士分割两半,韩信再指挥全军反击,楚军大败,阵亡四万余,被俘两万,被打散两万,仅剩不到两万伤兵随项羽退回阵中。[157-158]

后楚军退入壁垒坚守,被汉军重重包围。楚军兵疲食尽。韩信命汉军士卒夜唱楚歌,歌云:“人心都向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159]

致使楚军士卒思乡厌战,军心瓦解,项羽只有率800人突围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境),这时项羽身边只剩下28骑了,一亭长愿带项羽逃至江东重振霸业,遭项羽拒绝。[160] 项羽带着28骑大战汉军,最后全军覆没,项羽不愿被俘受辱,于是在乌江自刭而死。[10] [161-162]

刘邦于是还至定陶,驰入韩信军中,收夺了他的兵权,后改封韩信为楚王,都下邳(今江苏邳州市东)。[163]

登基称帝

汉殿论功图[164]

在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兑现了先前的诺言,封韩信为楚王,[163] 彭越为越王。[165] 受封的韩信和彭越联合原来的燕王臧荼、赵王张敖以及长沙王吴芮共同上书刘邦,请他即位称帝。刘邦开始假意推辞,韩信他们说:“大王虽然出身贫寒,但能率领众人扫灭暴秦,诛杀不义,安定天下,功劳超过诸王,您称帝是众望所归。”刘邦顺水推舟地说:“既然你们大家都这样看,觉得有利于天下吏民,那就按你们说的办吧。”[166]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按西汉前期以十月为岁首,同年二月在十月之后),刘邦在山东定陶汜水之阳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166] 刘邦即皇帝位后,初都洛阳,一个月后迁栎阳,不久正式定都长安,开基肇始,史称西汉。

逝世

病榻问相

刘邦晚年宠爱戚姬及其子赵王如意,疏远吕后,几次想废黜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惠帝)而立刘如意。但因大臣反对,只好作罢。[167] 为了皇权的巩固,刘邦费尽心机。本来他年龄就大,在平定英布叛乱时又中了箭伤,到了长安病情加重。[168] 吕后找来名医,刘邦问他病情,医生说能治,刘邦一听口气,就知道不会好了,气得大骂医生:“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169] ”说完赏赐给医生五十金打发他走了。

吕后看着弥留中的刘邦,问他死后人事的安排:“ 萧相国死后,由谁来接替呢?”刘邦说曹参。吕后问曹参之后是谁,刘邦说:“王陵可以在曹参之后接任,但王陵智谋不足,可以由陈平辅佐。陈平虽然有智谋,但不能决断大事。周勃虽然不擅言谈,但为人忠厚,日后安定刘氏江山肯定是他,用他做太尉吧。”吕后又追问以后怎么办,刘邦有气无力地说:“以后的事你不会知道了。